首页 | 本学科首页   官方微博 | 高级检索  
文章检索
  按 检索   检索词:      
出版年份:   被引次数:   他引次数: 提示:输入*表示无穷大
  收费全文   2篇
  免费   0篇
外科学   2篇
  2019年   1篇
  2015年   1篇
排序方式: 共有2条查询结果,搜索用时 0 毫秒
1
1.
目的: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运动力学参数的影响。方法: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,男18例,女12例;年龄45~61(52.33±2.34)岁;病程2~72(29.13±3.23)个月。应用运动捕捉技术,测量同一手法操作者向30例患者施者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力学参数,包括旋扳时间、最大速度、最大加速度。对比术者左右手参数不同,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运动力学参数影响。结果: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运动力学参数包括旋扳时间、最大速度、最大加速度,左右手施行的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,患者的年龄对操作者的旋扳时间相关具有显著性(P<0.01);患者的身高对操作者的最大速度与最大加速度有显著的相关性(P<0.01)。结论:左右手施行的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有相近的力学参数,因此左右手的手法操作在临床应用上并无较大区别。经过研究发现,在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,受试者的年龄、身高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2.
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   总被引:1,自引:1,他引:0  
目的 :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。方法 :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(VCS)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(NCS)患者[(年龄25~65岁,平均(48.4±12.3)岁,男36例,女84例)]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,测量指标包括颈椎曲度、寰枕关节间角、寰枢关节间角、C2/C3间角及下颈椎失稳情况及分布节段,通过数据分析,比较两组间差异;并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,进一步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。结果:在前屈位X线片中,两组的颈椎曲度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寰枕关节间角的后伸活动度两组间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;在侧位X线片中,两组的寰枢关节间角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寰枢关节间角的前屈活动度两组间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C2/C3间角的组间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;两组的下颈椎失稳情况及节段分布的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。VCS组的临床表现中,头晕程度以轻中度为主,颈部屈伸活动诱发头晕最常见,头晕多伴有头痛症状,压痛部位多集中在上颈段。结论:X线片征象及临床表现均提示VCS多伴随上颈段结构或功能的异常。临床上,诊断VCS时应重视对功能位X线片枕颈部前屈活动的观察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1
设为首页 | 免责声明 | 关于勤云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©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9084417号